辨别项目的质量

PRP 项目

通过 PRP 项目的题目,我们通常就能看出这个项目的质量。没有针对性的课题通常不会意味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很多 PRP 项目,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非常空洞且好大喜功的。例如《历年世博会建筑场馆的研究》之类。我们必须放弃脑中残存的对老师的盲目崇拜,用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想想,这样的题目,在一个学期到一年的业余时间里,以我的水平到底能研究出多少有意义的东西?具体来说,世博会始于1851年,每届场馆数量上百,性质不一,统统放在一起研究,用一个学期时间,你难道能得到一个不是很肤浅的结论么?

如果题目看不出究竟,我们还可以看研究提纲。一般你在参与一个项目前,可以向导师咨询具体的研究提纲。当然了,因为很多老师本身组织 PRP 就很敷衍,他们自然也拿不出深入思考的提案。最多说两句官腔味道十足的空谈。顺便说一句,如果有老师不断强调这样的观点“因为还没开始研究,于是拿不出一个足够细致足够切实可行的方案”。那么你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这种话,通常是学术骗子在申请经费想空手套白狼的时候才会说的。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认真阅读项目的研究方式。很多 PRP 的实质不是研究,而是收集整理资料。我们再拿《历年世博会建筑场馆的研究》举例。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第五十一届,前五十届世博会都不是在中国召开的。我们能对那些远在异国的建筑有多少接触——且不说这里面很多建筑在世博会闭幕后不久就都被拆除。显然老师不会组织境外考察,所以,我们所谓“研究”的手段只剩下上网搜索和读书。整理他人的看法和说法最终形成一份报告,这顶多算是文秘的工作,可绝对算不上“研究”。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项目团队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导师,要是想做好研究,他一定会认真选择参与者,并有效控制人数。但我校的不少导师在这一点上也是乱来的。交提案时随意定人数,招人时甚至还能信口更改,甚至一个 PRP 拉上20多号人。要知道,做研究不是打群架,人数的堆积不会带来任何优势。面对这样巨大的团队,不要说导师还有其他工作,就算是全职来带这一个项目,也不可能给每个人都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当然,实际情况是导师通常更忙,所谓的“辅导”,实际效果也会更糟糕。到项目结束的时候,有的导师连学生的人名都叫不全。而对参与学生来说,层层分组、分包工作、开会、通知,这些时间远远多过做实事的时间。

老师的“私活”

说到老师的横向项目,或者通俗点说,“私活”,我们就需要更加慎重了。大多数情况下,你是以听话、廉价、高效的劳动力的身份参与到一个横向项目中来的。你的角色只是一个不拿工资的打工仔——或者稍好些,有微薄的工资。无论如何,任何学生都不要妄想成为项目的合作者。因此,问清楚项目周期和工作任务是决定加入的必须前提。我们必须明白自己头上的工作,究竟在哪个层面对自己有帮助。要知道,老师“私活”的商业性质多于学术性质,甚至可以因商业牺牲学术原则。

可以的话,再多询问已经在项目组里的同学,听听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你会得到很多内幕消息。

Last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