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出国?

在水源社区中,诸如“我要出国,请问应该做什么?”之类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但令人失望的是,关于出国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我为什么要出国?

为什么要出国?出国有什么好?背井离乡,远离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文化,去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是为了什么?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懵懵懂懂地随着人流远赴海外,就像当年的淘金热潮一样,因为看到别人手中金灿灿的金子而远赴阿拉斯加,却不想想别人凭运气拿到的东西,你也一定能拿到么?

我认为,出国读书的人主要考虑了下面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外的教育质量高,学术水平好;另一个是国外的生活条件好,希望借读书而定居海外。当然,在出国人群中,还存在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非主流原因,比如因为男、女朋友出国了,于是为了追寻爱情要远渡重洋;比如邻居亲戚都出国了,为了给家里给祖上争口气,咱也要出去走一圈。

各种各样的理由不一而足,不过,我们希望你拥有的是一个“积极”的理由,也就是说,你是为了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而选择出国这条道路,而不是因为你厌倦了当前的生活、想逃避现状而走上这条道路。在出国的问题上,这山看着那山高的心理是极其可怕的。如果在一个对你的血统没有歧视的国度里,在一个竞争并不算激烈、甚至生活上还称得上有保障的社会中,在一个对你来说没有任何语言、文化障碍的环境下,你都算不上一个成功者的话,你有什么资本可以奢望在出国后,自己能够摇身一变,以胜者的姿态生存下来?你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失败?你怎么就那么自信地说因为我在国内做不好,所以我出国就能做好?成功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成功方式,但是失败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会有完全相同的失败方法。

海的那边,一样很残酷。

至于刚才提到的两个主要出国原因,我们也必须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别。的确,国外的学术水平高,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不懂事的拟出国人员们几乎不会怀疑这一点。而且若不是有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做对比,我们也不会写出这样一本手册来历数交大方方面面的问题。国外的卓越的教师队伍、自由的研究氛围、丰富的研究资源,都使国外的大学成为我们所热切向往的治学圣地。不过,在茫茫的申请的大军中,又有几个纯粹是为了追求知识而出国留学的呢?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高考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高中知识么?显然不是——你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怀疑这一点的人请你想一下你做过的那么多的高考模拟题或者是竞赛训练题,回忆下你当时心中在想什么)。那么你来到交大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么?对于大部分人,好像也不是。(否则你完全可以自由旁听课程,而不交学费)。你为什么还要付每年近万元的学费来考试拿文凭呢?答案很简单,你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书,是为了将来有好的出路好的前途。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原因,那么似乎这个出国的原因就不怎么准确了,

某个环境的条件如何如何之好并不是你去到某个环境中的理由,你能从这个环境中获得什么样的成就,才是你前往某个环境的原因。

对一个人来说,事业上的成功需要很多的要素。那么,你所追求的事业,到底是需要更多知识?更广的人脉?还是实践能力?抑或是其他因素?对于绝大多数人,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并不是那么急迫地需要学术能力来带给自己更好的前途。若真如此,那么国外大学的学术优势对你就是毫无意义。于是,付出大量时间,换取一张文凭就不是一个很合理的选择。用同样的时间,你完全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并锻炼更有用的能力。高学历的文凭不是万能的,而青春实却又太过宝贵,是不是真的要下定决心毕业后读书,需要经过每个人的深思熟虑。

那么,什么样的人需要更多知识呢?当然,我们认为,那些希望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人。我们不仅鼓励这类人出国,而且我们还要更坚定地反对他们留在国内深造。

在国内的学术圈里,一方面大家忙于恶性竞争:导师划山头分派系,人际关系极度复杂,各种包括造假、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政府对科研的支持力度也小得可怜:我们怎么能指望一个博士生每个月工资不到800块钱,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做出惊人的研究呢?这诸多的弊端,使得中国高校成为学术研究领域最差的环境之一。想在这样一个几乎没有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泥潭中拔足前行,需要你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这还只是从客观条件来说,而从对你的前途的影响来说,一个学术工作者,在博士阶段如果没有受到国外一流名校的严格训练的话,那么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科研领域,做不到最好,就意味着你

没有任何用途,你只有做出全世界最前沿最顶尖,别人没有做出来过的东西,才能算是科研。如果你没有在学生阶段受到良好的训练,那么以后你想靠学术研究作为谋生之计,基本没有可能。

除了希望从事学术类工作的人,还有希望以后从事技术类工作的人也是需要知识的,他们出国继续学习一部分知识也是有必要的,不过是不是需要读博士,我们下文还会探讨。如果以后希望从事管理类工作,那么我们一般认为,在你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再考虑出国求学的问题比较好。

那么再看另一个原因,国外的生活质量高。这是很多人在心中的一个梦想式的断言。各种媒体不时地对国外生活质量的评论确实令人向往。但是,那种生活是在国外已经成家立业,落地生根的人的生活,不是一个外来者从最底层开始奋斗的生活。为了融入这个国外的社会环境,适应文化,同时能够获得法律上的居住乃至国民资格,你要付出多少努力?这努力是否值得呢?以美国为例,从你开始申请 F1 学生签证开始,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了对你的考察。在你毕业之后,最重要的工作签证 H1B 的发放是通过完全平等的抽签进行的,而抽中率不足50%。然后如果你想获得著名的“绿卡”,拥有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的话,还需要参加 EB1 、 EB2 的申请,这一步只有28%的成功率。最后,如果你还希望成为美国公民,那还要等拿到绿卡5年之后才能申请入籍。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美国落地生根,需要的时间往往超过15年,中间还有若干次的抽签申请过程并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而用同样的时间,你很可能在国内已经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了极其可观的成就。水木清华 BBS 上经常可以读到当年的“牛人”回国被当年同窗的“差生”盛宴款待后,那种迷茫而又无奈的感慨。中国的发展速度有时候超乎人们的想象,国外的月亮真的会更圆么?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出国,读书是代价最高昂,效率最低的下下策。与外国人或者可以出国的人结婚,或者通过中介办理移民手续,都比读书要容易许多。(尤其是通过与外国人结婚,俗称的“抱白大腿”,可以几乎100%保证你在3年之内成功拿到外国国籍)

回顾一下,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类中的一类,那么我们相对比较推荐你出国读书:

• 以科学研究作为自己事业目标的人。

• 经过认真考虑的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来增加自己技术背景的人。

• 经过非常认真的考虑希望通过出国读书来达到定居国外的目的的人。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现在“海归”变“海待”的情况越来越多。而国内的用人单位也越来越理智,不会因为你在海外留过学,就断定你如何出色并加以重用。如果你自己没有就读 Harvard, Yale, Princeton 那种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校,也没有在能力上真的比国内的同龄人有长足进步,就不要指望有哪个公司会因为一张海外文凭而重用你。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你出国镀金,回来之后发现你的同学早就已经变成了真金白银,但是人家一看你就知道你只是表面镀金,但肚子里没东西的水货。

Last updated